央廣網北京3月19日消息(記者郭淼 韓秀)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科學界目前普遍認為,宇宙誕生於距今約140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在大爆炸之後不到1秒鐘的原初時刻,宇宙曾在極短時間內經歷了速度快到無法想象的急劇膨脹,這一過程稱為“暴漲”。
  爆炸,可是怎麼證明這一點呢?最近,就有一個重要的發現為宇宙大爆炸理論提供了直接的證據支持。美國物理學家17日宣佈,首次發現了宇宙原初引力波存在的直接證據。通俗一點說就是,美國的科學家們探測到了宇宙大爆炸時候留下的餘波,這將解釋宇宙的來源,而這也被認為是諾貝爾級的重大成果。
  儘管專業領域將宇宙大爆炸的回聲奉為“聖杯”, 但是對普通人來說,顯然“宇宙原初引力波”這樣的概念還是離自己遠得不能再遠。
  李淼:這個雖然很遙遠,但是和我們有切身厲害關係,就是說,如果早期沒有這麼一個暴漲時期的話,它就沒有能量和引力漲落,星系就不可能形成,恆星就不可能形成,那根本就不會有人類。雖然離我們遙遠,但是我們不能忘記自己的起源,就是沒有恆星的話,就沒有我們,這是還是蠻重要的!
  李淼,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院院長,在他看來,探究宇宙的前世今生並不是地球上最大的徒勞之事,他認為能把宇宙誕生之謎解答了,這確實令人激動。
  李淼:宇宙經過了一個非常短暫的,大概有4個億分之一秒的時間的劇烈膨脹,這個膨脹使得宇宙擴大了很多很多倍,如果用倍數講的話,大概3億倍,在這段時間里,宇宙膨脹迅速,裡面也沒有任何氣體,這個時候宇宙空間時間有一些所謂的引力波漲落,引力波漲落會留到宇宙的後來,這種迅速的膨脹叫暴漲。
  而為了驗證暴漲理論,美國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等機構研究人員利用位於南極的望遠鏡,對宇宙大爆炸的“餘燼”——微波背景輻射進行觀測。微波背景輻射是一種均勻散落在宇宙空間中的微弱電磁波,它如同埋藏在宇宙深處的“化石”,記錄著早期宇宙的許多信息。
  李淼:用什麼方法才能看到呢,就是所謂的輻射計,有點像射電望遠鏡一樣,但是又不同於射電望遠鏡,就是所謂的輻射計,專門來接收微波,當然它不是手機,但是跟手機的原理類似,然後接收輻射,把裡面非常微小的信息調出來,這是個非常非常困難的信息,因為它的體積非常小,必須在太空或南極才能看到。
  研究人員說,他們意外發現了比“預想的強烈得多”的B模式偏振信號,隨後經過3年多分析,排除了其他可能的來源,確認它就是暴漲期間原初引力波穿越宇宙導致的。這意味著宇宙暴漲理論獲得迄今最有力的證據,並將幫助人們更詳細地瞭解暴漲過程。愛因斯坦在1916年提出的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原初引力波的存在,但科學界此前一直沒有找到這種波存在的證據,李淼說:新發現也意味著廣義相對論的勝利。
  李淼:證實了我們關於宇宙的最初理論,就是起源問題,而且還間接會影響我們對宇宙其他結構形成的認識,比如星系啊,恆星啊,這些後來所有的這些,因為它都是相關的,現在我們最終有一個正確的理論了,這個非常重要。
  一些物理學家認為,這是一項諾貝爾獎級別的發現,甚至可以躋身過去25年最重要的宇宙學發現之列。李淼甚至認為,或許會有兩位科學家分別因為這個“世紀懸案”的解決而將諾貝爾獎收入囊中。
  李淼:這個發現肯定了這個理論,所以我覺得發現的人以及這個理論的創始人,都應當獲獎,是同一年獲獎還是分開兩年,那就不知道了。這是我的猜測。
  不過,面對這樣一個發現,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系主任江曉原教授提醒說:應該讓新聞再“飛”一會。
  江曉原:很多這種新聞往往是不靠譜的,所以建議再觀察一會。因為這種觀測本身不僅有很大難度,而且非常間接,不像你在桌子上看到一個茶杯那麼簡單,中間要有好多的假設和環節,所以這種東西的可靠性通常都很可疑。通常在這類科學前沿的事情上,一般第一要在權威的學術雜誌上發表他的觀測成果。第二,他的這些觀測成果應該能夠被世界其他地方的科學家重覆或認可,在這些都沒有的時候,對這些東西存疑是最好、最穩妥的策略。  (原標題:美國科學家稱首次發現“宇宙大爆炸”餘波_fi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k94zkis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