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 鄧依依
  天氣逐漸轉涼,孩子們容易著涼感冒。昨天,重醫附屬兒童醫院藥劑科主任谷蓉說,目前各醫院和藥房出售的家庭常用兒童退熱藥劑型較多,家長在無法準確判斷時不要盲目喂藥,而應到醫院就診。
  孩子有點燙,家長“喂錯藥”
  茜茜是一個8個月大的寶寶。前天,外婆在給茜茜換衣服時發現她身上有點燙,用家裡的溫度計測體溫,37.8℃。到藥店買回退燒藥,按照說明給茜茜服下,半個小時以後,茜茜突然大汗漓淋、臉色蒼白、四肢冰冷,沒精打采的樣子。
  家裡人抱著茜茜就往兒童醫院趕,門診部主任熊菀在檢查後,說是用藥過量導致了虛脫,必須馬上補液治療。
  熊菀說,一般兒童體溫達到38.5℃才有用退燒藥的指標,有高熱驚厥表現的患兒則為38℃,茜茜在沒有達到用退燒藥的標準吃了退燒藥,才造成這種情況。
  發熱原因不明,不要擅自買退燒藥
  醫生說,家長在兒童發熱原因不明時,不要擅自去藥店購買退熱藥,這樣不僅不能緩解癥狀,還有可能會掩蓋病情。在發熱原因明確,體溫高於38.5℃,並有醫生指導以明確用法用量時,才可直接去藥店購買非處方退熱藥,如對乙酰氨基酚滴劑,布洛芬混懸劑等。
  藥劑科主任谷蓉說,孩子發燒時口服給藥是最常用的方法。外用塞肛對於怕吃藥、怕打針,又急需退熱的孩子比較合適。對那些懼怕吃藥、又有高熱驚厥病史的孩子,或已經發高熱擔心驚厥再發生的、急需退熱時,應該儘快到醫院找醫生診治。
  藥品說明書和醫囑不一樣,聽誰的?
  張女士的孩子今年3歲,給孩子看病時多次發現,醫囑的用藥量和說明書上的用藥量不一樣,究竟應該聽誰的。
  對此,谷蓉解釋,“藥品說明書之外的用法”,在當今藥物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藥品的使用方法是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的,說明書不一定能非常及時地更新,因此不一定代表該藥物目前的治療信息。只要是醫生通過臨床實踐、專業討論或文獻報道,證實了“藥品說明書之外的用法”是合理的,就應該遵從醫囑。
  不同年齡段兒童,用藥不一樣
  根據退燒藥劑型和給藥途徑的特點,以及兒童不同年齡段的生理、心理特征,我們歸納出各個年齡段兒童服藥的一般規律。
  新生兒及嬰兒:靜脈給藥是吸收最快、療效可靠的方法之一;也可根據所患疾病性質等選擇透皮給藥、直腸給藥途徑;
  嬰幼兒:多選用顆粒劑、口服液、滴劑、糖漿劑等口服給藥途徑,不推薦片劑、膠囊劑等,儘量避免使用肌內註射等方式;
  3歲以上兒童:口服給藥是較好的途徑,劑型選擇包括顆粒劑、口服液、片劑、膠囊劑等,必要時可以選擇肌內/靜脈註射。  (原標題:孩子37.8℃,喂退燒藥後四肢冰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zk94zkisel 的頭像
    zk94zkisel

    劉華

    zk94zkis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